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
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办的,规模如何?
谢谢诚邀!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晚清重臣李中堂-李鸿章主导一手创立的。李鸿章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位政治家,与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一起为中国近代发展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这个相信看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清***正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毕竟西方列强已经发展壮大,对我们清***虎视眈眈。我们必须要秣马厉兵,增强我们的军事能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对提升军民的信心非常重要。在当时规模首屈一指。
可以称得上是晚清最大的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为整个清***生产了军工制品,也拉动了整个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并且在2018年1月份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可以想象出当时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对于国家和民族影响极大,可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儿女不论是处于何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然保持初心,奋勇拼搏,开拓进取,思索变革救国强军之道。
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晚清名臣李鸿章牵头创办的。在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它的规划与建制是其后所建各机器局的榜样。
1865年,在英国支持下,曾国藩,李鸿章共同策划,在上海买下美商在虹口设立的旗记铁工厂,将原设于上海和苏州的两个炮厂并入铁厂,并由容阅经手向外国购置机器运到上海,合在一处,成立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由于虹口地区已被美国占为“租界”,便把制造局迁到上海城南高昌庙,厂区占地扩大到四百余亩。江南制造局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式军工企业、既有制造各种枪炮、水雷、***的机器又有轮船厂,船坞和炼钢厂,制造兵轮和有关钢材。
江南制造局的所有产品均为自己制造,但大宗原料却购于外洋,工艺技术大权也旁落洋员之手。因此,在生产方法上便只能仿照外国、墨守成规,不能独立创造。从1867年到1894年,除制成兵轮8艘外,还制造各种炮五百八十五尊(其中劈山炮三百十一尊),各种枪云五万一千二百八十五枝,各种火药四百零八万一千四百六十九磅,各种水雷五百六十三具,各种炮弹一百二十万零一千九百颗(其中格林炮子七十七万二千颗),各种铜引四十一万一千零二十三枚。通过清***的调拨,这些***被分发到各地清军手中,包括:(一)禁卫军,奉天和伊犁的清兵;(二)南,北洋大臣辖区的清兵;(三)各地炮台;(四)其他各省总督巡抚所辖清兵。
江南制造局在制造新式***的同时,在1868年还设立了翻译馆,次年又合并了原设在城内的广方言馆,招请外国的译员如英国的傅兰雅,伟烈亚力,美国的林乐知,玛高温,还有中国人徐寿、华蘅芳,王德钧,李凤苍等,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西洋书籍近百种,其余属自然科学方面的有四十七种,工艺军事方面的有四十五种。广方言馆在传播西方科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创办的,也是洋务运动重大成果之一。
早在和太平军的交手中,湘军和淮军都发现了洋枪大炮的厉害。
太平军从广西出发时只有3000人,一路力战杀到南京,只能非常重视实际,要利用一切条件增强军事能力。
最初太平军只是使用冷兵器和一些土枪,随后发现洋枪大炮非常厉害,开始利用各种渠道搞到手。
可以这么说,以太平军的财力物力来说,他基本做到最大程度的西洋火器化。
除了从洋人那里购买洋枪,太平洋还搞工厂自己制造。
江南制造总局可以算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办起来的。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以后,为了和兵力众多的太平军抗衡,于是大量从西方购买武器,武装淮军。装备了洋枪、洋炮以后的淮军确实战斗力大为加强。但是由于此时李鸿章还没有可靠稳定的外购途径,因此购买的西式武器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时常买不到。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让李鸿章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考虑自己开办兵工厂仿造西式武器。1863年,在常胜军任职的英国人马格里投入淮军,担任炮队教习一职。为了吸引李鸿章的注意,马格里向李鸿章建议自造***,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军中工具自己造了一颗炮弹,以证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马格里的建议正好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李鸿章马上命他招募工匠,开始生产***。并命参将韩殿甲和候补知县丁日昌也分别开设兵工厂,模仿马格里生产淮军所需的***。
江南制造局仿造的阿姆斯特朗炮
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马格里的兵工厂随之迁移到苏州,改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搬迁到南京,成为了后来有名的金陵制造局,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制造***,有心仿造西式枪炮,于是命留在上海的丁日昌寻访合适的洋人工厂,加以收购,以便扩大生产规模。
1865年,丁日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那就是旗记铁厂。旗记铁厂是美国人科尔所创立,具有修造船只、制造大炮、***的能力。因为旗记铁厂开设在虹口租界内,周围居民对于身边有这么一家兵工厂极为不满,科尔为了避免麻烦,有意出售。
就这么最终李鸿章花了4万两白银,将旗记铁厂买下,并将韩殿甲和丁日昌两处兵工厂的人员、设备一起并入,改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丁日昌进行管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
而在1865年年底,奉曾国藩之命去欧美***办机器设备的容闳携带一百多台机器返回国内。曾国藩见李鸿章扩大军工生产需要设备,就将机器都拨给了江南制造局,这么一来江南制造局更是如虎添翼。
到了1866年,李鸿章受命率淮军北上征讨捻军,曾国藩回来继续担任两江总督一职,江南制造局也转归他管辖。此时江南制造局规模日渐壮大,原来的旗记铁厂厂房已经不够使用,虹口地区地价高昂,加上洋人反对继续在此生产***,所以为了方便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67年曾国藩将其迁移到了高昌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