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八旗兵到底有多吊?明末清初的时候有没有任何一支汉族军队在野战中击败过八旗军队哪怕一次?
清朝的官修史书《满洲实录》中(入关前的官修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努尔哈赤率绵甲兵50人、铁甲兵30人,再加他自己,一共81人,征讨女真族的哲陈部。
这81人的队伍出发不久后,消息泄露,跟努尔哈赤一直有仇的五个女真部落,组成了一个八百人的联军尾随努尔哈赤,准备偷偷包围,一举干掉努尔哈赤。
此时的努尔哈赤,有一定的军事涵养,他知道部队行军要留后哨,以防被人偷袭,所以他就在队伍最后留了一个后哨。
不过留了后哨也不管用,因为当时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这个后哨看见了敌军,就赶紧去报告,但这个马虎眼跑过了头,与努尔哈赤擦肩而过。而努尔哈赤也粗心大意,他认为既然安置了后哨,就没问题了,所以他也是大大咧咧,根本不看后面。
最后当努尔哈赤看到敌人时,为时以晚,他已经被八百敌军包围了。
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啥。更逗的还在后面。
努尔哈赤队伍中,有两个远房亲戚,一个叫札亲,一个叫桑古里。这俩看情况不妙,马上就脱了铠甲,撒丫子跑路。其它士兵见状也是乱作一团,赶紧脱衣服跑路。连长努尔哈赤,眨眼之间就变成了班长努尔哈赤。
见此情形,努尔哈赤自知不死拼,这条老命就得撂在这了。无奈之下,他只好亲带着弟弟穆尔哈齐、近侍颜布禄和兀凌噶,以打群架的方式,四人对八百人,肉搏血战,一通乱砍,击溃了八百追兵。最后侥幸逃脱。
历经三代人才摸到大明的城墙根,不知道吊在哪里?神助攻—-李自成,贤内助—-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声援——儒家学士,要是这样都不进球,那就是中国国足了。朱元璋从一个碗到建立大明,到深入大漠,活捉酋首,也就是十几年的光景。这样一对比,努尔哈赤三代人,就跟渣渣一样。再发表神评论之前,就不能尊重下基本历史事实,尊重下自己?
李成梁没死的时候,努尔哈赤跟个鹌鹑一样。之后没有乔汉奸等奸商,明朝的那个啥党的文人帮忙,还有邮递员李自成,大叛徒吴三桂帮忙,这帮野猪皮什么时候能入主中原?但是!清朝为今天中国领土做了巨大的贡献。
你提的问题太幼稚!幼稚的可笑!我不喜欢明粉,但是你应该知道明朝也是多民族国家,他的军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军队,也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明军,比如朵颜三卫,包括哈密卫等等,比如广西的一些军队,他们也是接受明朝皇帝的调遣,没有汉族军队这种称谓!努尔哈赤的祖先本身也是大明的子民,也是大明的辽东将领,接受明朝调遣。努尔哈赤的八旗军也是以满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军队,满族也是以女真族为主体融合辽东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新民族共同体。辽金时期的大部分女真族都来到了山海关以内,基本和契丹族一样全部汉化,元朝建立后把他们统一归类为***,南人则是南方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都是中国人。努尔哈赤的八旗军也曾经失败过,只不过明朝皇帝昏庸无道,内乱不休才被努尔哈赤,皇太极捡了便宜。每个中国朝代刚开始都曾经辉煌过,包括秦军,汉军,唐军,元军,明军,清军。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的目标是太平洋,是整个世界,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不能老揪着自己过去的内斗,厮杀,那是我们的历史,都已经随着相互融合而成为过去。眼光要放在新时代,新世界!看看世界其他强国,其他民族!这样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崛起!包括我们的小家庭才能富裕。
八旗兵并不强悍,但是能很快击败明朝军队,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明朝自己的不幸,使得清军能够长驱直入,一统江山。
一、天灾。自崇祯继位开始到崇祯上吊的17年间,明朝灾害连年,先是干旱、接着是干旱、蝗虫叠加,最后4年干旱加鼠疫,使得当时明朝特别是北方地区可以说是“万户萧疏鬼唱歌”。按当时地方官员上奏朝廷的奏章,此时的北方地区、地无草皮、树无树皮、饿殍遍野、十室九空。
二、瘟疫。1644年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时,10万守军5万死于瘟疫,北京城老百姓死亡近4成,明朝军队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城门被官兵打开,不攻自破。李自成在北京成抢掠40多天后瘟疫导致大顺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于清朝军队战斗后惨败而归,无奈之下也是自动退出北京城,一路向南,寻求生存之地。
三、背叛。崇祯皇帝死亡后,明朝军队群龙无首,不但没有形成有效地对清军的抵抗力量,吴三桂等明朝军队勾结清军,反而使得明清形成联合。
四、无***状态。崇祯皇帝虽然勤于政务,忧国忧民,但崇祯皇帝也是个极不负责的皇帝,他一死了之,丢下亿万子民,遭受清军铁骑践踏,数百万无辜百姓死于***。当时的明朝完全处于无***状态,或是抵抗、或是投降、或是解散,国内多股势力之间还相互厮杀,可以说,清军在中国历史上得江山最轻松的一个朝代,那时候任何一支像样的外部力量都可以推翻大明,建立王朝。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