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人员社交能力,互联网技术人员社交能力分析
如何看待浙大学霸排斥网络社交,微信只有31个好友?
这个问题的标签太多,浙大学霸、网络社交、微信好友,当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的头牌app,一天不刷刷朋友圈,一周不加个微信群,好像就脱离了时代,隔绝了热点,自绝于社交。这个世上多的是随波逐流的人,少的是独立思考者,这位浙大学霸(我们暂且用这个标签来指代胡啸宇)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早上5、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能利用的时间都在看书。一年365天借阅296册次书,排斥网络社交,微信只有31个好友。可能大家会感叹胡同学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甚至对他毕业后融入社会表示了担心,但微信的朋友数量真的那么重要吗?在朋友圈里发美食、旅行、社交的照片,为朋友的点赞和回复粘粘自喜或者黯然神伤真的有价值吗?
社交的本质其实是***交换,包括学识、认知、消息、人脉等,你有什么***决定了你的社交能力,整天参加所谓的聚会、微信互动并不算是有效的社交。同样,不喜欢社交的人并不定没有社交能力,微信的好友数也不是社交能力强的证明。社交是要花时间的,如果社交的产出价值小于社交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那这种社交越多对人的害处越大,不爱惜时间的人才整天泡在微信群里进行所谓的网络社交。如果真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自然要多花时间,反之倒不如多读书多思考。一切社交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想要成就自我,不妨多想一想,自己的动机是什么?
论语《雍也》篇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离开了微信我们就不会生活了吗?在学生时***一个勤学善思者不是很纯粹吗?为胡啸宇同学特立独行而不改其乐点赞!
更多职场支招欢迎关注无忧精英微信订阅号!
首先感谢悟空问道的邀请。题主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在高校也很有代表性,作为一位研究生毕业工作几年的小编,还是有话要说的,也很高兴能够回答主题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如何看待浙大学霸排斥网络社交,微信只有31个好友?》,小编从2个角度来分析:
1、微信只有31个好友。实际上这个还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1)圈子小。大学时大家的圈子都在校园,一个普通的同学社交大致的范围包括舍友4-6人,同专业同学30-50人,加入社团组织认识100号左右。由于圈子比较小,想加入微信、能够持续沟通的朋友当然是不多。
(2)朋友圈不是主要社交工具。据调查,现在的95后使用最多的社交工具并不是朋友圈,而是qq等其他社交工具,单方面从微信31好友,就说他不社交也是不科学。
2、浙大学霸排斥网络社交,这个就很有问题了。
现在处在移动的个互联网时代,社交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果一味的看死书学死书,其实对自己个人综合能力的塑造还是很有限制的。一旦严重脱离社交圈子,没有比较好的社交能力,以后步入社会职场,实际上对自己很受影响的,很难融入社会融入职场。
目前应试教育让一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好好读书,学习哈,成绩高,以后到了职场也能步步高升。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职场没有试卷也没有成绩单,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如果其他能力严重缺陷,肯定会已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的。
我是吐槽哥看职场,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变为职场精英。
浙大学生胡某,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然后会努力挤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一年时间就借阅二百六十多本书。不过这些都不够吸引人,多数人关注他“排斥网络社交,微信只有31个好友”。
我想大家的关注点搞错了。其实,这么爱读书的小伙子,真是不多见,这样的勤奋的确是满满的正能量。所以,何必在乎他不喜欢刷微信这点小事呢?
31个好友足足有余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微信上总会有不下一百个好友,有的甚至有几百上千个好友,真正联系的有几个?每天大家花那么多时间刷微信,意义何在?除了看到满屏的买卖商品,还有就是一些人晒晒美食、美妆,写一些心灵鸡汤等等。虽然有几百个人在发布动态,但真的很难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另外,人生难得知己,交友并不是以数量取胜,更应该注重质量。如果有几十个自己愿意联系,同时又愿意跟自己联系的好友,足以!
排斥网络社交,是为了提升阅读质量
胡某把刷微信的时间放在读书上,是明智之举。一些人不能理解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因为在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非常依赖社交媒体,如果一个人排斥网络社交,会被认为是“异类”。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一定要随众,个性一点,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执着的去做,没有任何问题。应该说,没有网络的困扰,这位大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肯定会高很多。
总之,一年读两百多本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些人认为胡某这样读书会流于形式,或许如此,但绝对比把时间花在网络社交上好。
当然,我希望这位大学生在学成之后,可以适当的通过多种方式与朋友交流,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孤立自己总是不好的。
1. 事情回放:出生于1998年的胡啸宇是浙江大学的学霸,成都人。一年365天借阅296册次书,相当于每天看0.81本书。除掉浙江大学2017年的108天寒暑***时间,在校期间257天,相当于每天阅读1.15本书。
而如此爱阅读的他不是文科生,是浙大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
因为爱阅读,他一天可以看两到三本书。为了读书他早上五六点起床,凌晨一两点睡觉,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只要能看书,他都在看。起床就开始看书,洗脸在看,走路也看,食堂吃饭看,骑车还看,看的都是纸质书。
把时间都给了书,就没有太多时间留给社交软件。微信和QQ只是他和父母、女友联系的工具,他排斥网络社交,微信通讯里只有31个好友,而钱江晚报记者就是第31个。不使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手机上有的应用也只有[_a***_]云音乐和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这是他专门用来听自己喜欢的摇滚乐、看他爱的电影和动漫的。
2 小编观点:首先我觉得应为这位学霸点赞。当今社会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便觉得进了保险箱,从而对自己放纵起来,不再将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了。而胡啸宇同学能够不受外界诱惑,坚持初心,刻苦阅读,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行为值得我们赞扬。
但个人认为胡啸宇刻苦的精神值得赞扬,但还是有些地方不太赞同。第一。因为太爱读书,胡啸宇起床就开始看书,洗脸在看,走路也看,食堂吃饭看,骑车还看。这样的痴迷固然是他坚持阅读的动力,却也隐藏许多不安全的系数。试想一下,如若在骑车时沉浸书海,是否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失万无,自身的努力化为乌有。我觉得读书还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合理地安排。
第二,我觉得胡啸宇同学阅读囫囵吞枣流于形式。我们来看他居然一天可以看两到三本书。我们阅读并不是数量的累积。阅读的广度固然重要,阅读的深度更加不容忽视。试想一个人一天读这么多的书是否流于形式,是否囫囵吞枣,如此老牛饮水式的阅读是否真能读”懂”?我觉得阅读还是广泛阅读与精读相结合,建议胡啸宇同学能够将自己的阅读好好规划,能够多进行些深度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