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米创新科技
怎样看待“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智力“投资”。投资的目的是得到“回报”。知识的回报就是你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未来社会,你的知识越丰富,你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越强大。就越不会被社***淘汰。并且,知识付费是“性价比
”最高的“投资”!若自学能力强大的人,甚至可以不用“付费”便可以掌握丰富知识!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输出。第一,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实现商业价值。第二,有利于高效的信息筛选。如果不收费,作者就不会长久的创作下去,而且在质量上也不会用尽心思去创作,所以知识付费是应该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各个平台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内容定位和付费模式。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而生。喜马拉雅FM、荔枝微课、知乎Live、值乎、分答、小密圈以及公众号的各种打卡活动,这些都是知识付费产品并且已经上线。所以我认为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将“知识”变为“产品”的过程。
而这些平台所传递的知识,都有碎片化的特性,比如:小密圈即知识朋友圈的产品;或者以音频为主的陪伴性产品,比如:喜马拉雅FM、知乎Live等。他们都可以占有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同时‘解放’双手和双眼汲取知识,这也是这些产品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在这里,我做了一个计算,在这一年下来:
微信购买了6个讲座,大约 500元;
在某乎参加了29次讲座,大约800 元;
还有一些其他的课程,总计花费大约:2500元;
回顾这些我购买的课程、专栏,每个课程时间上至少都在1h~3h之间,那么我到底为自己交了多少智商税?我真的需要这么多知识吗?买了这么多课,我到底学到了什么?直到最近我才开始反思这些问题的本质。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说实在的,现在知识已经很不值钱了,当年(1947年)我外公出的一本书的稿酬,合着10根大金条,顶下了上海一栋洋房的一层带个大花园;而当年钱钟书出一本书,更买下了北京一个四合院儿……现在呢,哪怕出十本书,在上海只能买个一二平米,买个厕所都不行……
我觉得,这可能是将“知”和“识”混淆了,“知”和“识”是两个概念,“知”是对事实的知道,而“识”则是对“知”的独到见解和开创能力。有“知”而无“识”,就是俗称的书呆子,那所谓才学满腹不过是死知识一堆而已。
所以,“知”免费很正常,如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信息,如***都是免费的,但“识”收费(无论通过哪个媒介传播)无可厚非,太正常了。
顺便提一下,现在一个流量小鲜肉(男女不辩),随便一show,就几千万上亿,时过境迁了,但令人堪忧……
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一、回答这个问题前先交待一件事
2、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即等价(值)交换。
二、再来说说对“知识付费”的一些个人看法
(2)“知识”既有“兴趣”方面的需要,又有生存方面的需要;
(3)“技能”一般是满足生存方面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