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泄密案例

互联网技术泄密案例

cysgjjcysgjj时间2024-07-07 17:23:36分类互联网技术浏览272
导读:未来还会发生数据泄露吗?未来还会发生数据泄露吗?举几个今年的例子:3月,Facebook数据泄露至少8700万条(可能还有更多 ;8月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开房记录疑似泄露,涉及共计约5亿条公民个人信息;11月,万豪数据库系统遭到黑客入侵,5 亿用户数据遭泄...盘点2018年全球互联网十大数据泄露事件https://www.toutiao……...
  1. 未来还会发生数据泄露吗?

未来还会发生数据泄露吗?

举几个今年的例子:

3月,Facebook数据泄露至少8700万条(可能还有更多);

8月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开房记录疑似泄露,涉及共计约5亿条公民个人信息

互联网技术泄密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1月,万豪数据库系统遭到黑客入侵,5 亿用户数据遭泄...

盘点2018年全球互联网十大数据泄露***

***s://***.toutiao***/i6596930522167902733/

互联网技术泄密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顾2018上半年十大数据泄露***

***s://***.toutiao***/i6576786034154013191/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成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数据泄露的***很大概率上还会发生。

互联网技术泄密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未来,数据泄漏现象并不会得到遏制,而且会变得更加隐蔽和肆无忌惮,再大数据时代,我们的隐私正变得透明,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泄漏很多的信息,并不一定要获得准备的个人联系方式就可以开展营销

信息的泄漏无处不在,因为市场竞争***经营者迫切的想要了解消费者的情况,自然会绞尽脑汁的获取信息,数据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为商业营销的垫脚石,只要商业还存在,这种情况就不会改变,法律的限制根本无法组织这一点,只能把数据泄漏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技术发展,数据信息的泄漏变得更难,但是隐性的泄漏确实无处不在的,大的服务运营商也想把数据掐在自己手里,但是他们本身也是数据的一部分,即便准确的信息没有通过运营商流出,分析师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有黑客的存在,被动的防御终究赶不上主动的进攻。

这个是肯定的,比如说现在,谷歌又摊上大事了。

此前网上就有传言称谷歌旗下的社交网络Google+再次曝出新安全漏洞。而在周一,谷歌方面承认了漏洞的存在。据悉,这个安全漏洞能够让应用开发使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在11月的6天时间中,访问5250万用户的姓名、电子邮箱、职业和年龄以及其他详细信息,即使用户把个人资料设置为“非公开”——课代表总结一下,就是有5000余万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谷歌方面在承认漏洞存在后也试图挽救一下自己的形象,称这个漏洞不会让第三方应用使用用户的财务数据或密码,而且该公司也未发现用户的私人信息被滥用。不过面对如此情况,谷歌还是决定在未来90天内关闭Google+的应用程序接口,并在2019年4月关闭Google+,比原计划的8月提前了4个月时间。

其实,在今年10月谷歌就有关闭Google+的打算,因为当时这个社交网络服务也被曝光存有漏洞,可能允许恶意开发者收集数亿谷歌用户的数据。当时的情况是,Google+ People API允许用户访问自己和朋友的个人资料数据,这无意中也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删除未被标记为公开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职业和性别等。受影响的用户数量约为50万人。

在10月9日,谷歌宣布面向普通消费者的Google+服务将于 2019 年 8 月正式下线。之所以要“拖”到明年8月,主要是考虑用户辈分相关数据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撤离”准备时间。

数据泄露肯定存在,我们只能尽可能地预防泄密***发生,可以利用加密软件来保护好自己的数据文件

了解到这款加密软件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电子文档提供高强度的加密保护,经过加密保护后的文档,即使被窃取也无法被打开查看。同时该加密系统拥有丰富的文档权限管理,针对不同办公场景的加密管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灵活且细致的信息保护。

1、多种加密模式,满足不同管理需求

文件加密系统拥有强制加密、落地加密、透明加密等多种加密模式可以选择,可以根据文档的敏感程度,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为不同部门、不同用户部署灵活的加密方案

2、文档权限管理,分级保护机密安全

可根据文件的敏感程度,对加密文档实行分部门分级别的管理机制,还可设置加密文档的使用者及其使用权限(阅读、修改、***、打印、截屏等权限),对加密文档进行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管控.

3、加密管理范围广泛,满足不同办公应用

对外交互,防止二次泄密

当需要外发文件给合作伙伴时,只需要将文件制作成外发文件,并对其进行权限限制,如限制外发文档的查看期限、查看次数和使用权限,禁止***、截屏、打印、修改等操作以及过期自动删除等,防止出现二次泄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5809.html

数据加密泄露
互联网技术因素 互联网技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