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科技有限公司
古代诗人诗句中的典故和化用算抄袭吗?
化用前人诗句不算抄袭,而且有的更为经典。我说几例化用得更好更经典的诗句。
1.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化用后的诗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搭配更和谐,画面更美)
2.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
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化用后的诗句更能渲染环境的凄清悲凉,更能表现物是人非)
3.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化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李白的诗句表现他对曹植的仰慕,狂放不羁中有种怀才不遇在里面)
引用典故,这是聪明人的棋高一着。它之所以选择化用,是因为使诗作变得精彩。
***写诗词,也常常引用典故,如《恋蝶花.答李淑一》这首诗中的“吴刚捧出桂花酒”,“吴刚”这名字就是在一个典故里面的人物。因此,引用典故***取化用是不算抄袭的。
适当运用典故和化用前贤的诗句,这不仅不是抄袭,而且是对原诗的推崇和光大。
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如果没有借用、化用又如何传承至今?又如何发扬光大?
我非常喜欢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等……,更着重品读“赏析、译文”部分。发现好多诗词名家也在借用名词名句,如李商隐、苏轼、***等等……
借用前人的精华名句,点缀自己的作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曾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学习到的优秀知识运用到实处,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有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不断的创新,才能进步!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光大我们的民族文化!!
运用古人的经典句子或典故,不但不算抄袭反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诗词更加深动易懂,起到了桥梁作用。但借时应有度,不能太多,太多就有抄袭之嫌,就象好多文章或诗词都会引经据典一样,借用前人的精华,阐明自己的观点,反而更显说服力,所以说借用经典很正常。
诗人用典或化用典故,是活学活用,而不是抄袭。当然,用典需要自然,化用需出新意,而不是生搬硬套。
一,用典是直接借用典故的原意为诗所用,以表达同样或近似的某种意义。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就是用了阮咸的典故:"阮咸尝醉,骑马倾敧″。杜甫用人们乘船时的情形作比喻,是活用典故;但醉酒的形象并没有改变,所以不是化用典故。
二,化用典故是在典故原意基础上的翻新,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本意。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但不能脱离原典,使人搞不明白典从何出。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匡衡上疏,刘向讲经,都得到了皇帝的欣赏而升官,而杜甫献赋唐玄宗,仅得小官;唐肃宗时,杜甫为左拾遣,因上疏救同僚房涫,触怒肃宗,差点招致杀身之祸。这就是化用典故,而且是反用其意。
诗人用典或化用典故,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但同一首诗或词中,用典不宜太多,否则就有堆砌之感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