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手抄报科技创新,小学生手抄报科技创新画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遭质疑,一等奖撤销。青少年该不该搞科研?
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受到很多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与参与,在注重创新教育的当今,创新能力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五大学科奥赛一样,得到高校的认可,病作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一个条件之一。
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袋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该竞赛小学组中,一名三等奖的获得者,是六年级学生,因为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但是,他的获奖作品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遭到了网友的质疑。
首先,对此事做出回应的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他们在7月13日回应,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创新三等奖引发争议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学生参加,特别是高中生。高中生面临要进入高校学习,如果能在此赛事中获奖,那么就意味着会在自招或综合评价招生中有亮点,可以成为门槛,甚至是加分项。引发争议的学生:陈某某
组别:小学组
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获奖级别: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获奖学生家长的道歉信来了,我仔细看了,注意到了这么一句话“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我不知道这位博士后的研究员家长认为的获奖项目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是不是觉得知道了1+2=3就是掌握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基本概念?
是不是挨了一巴掌感觉痛就是掌握了研究引力波的概念?
是不知道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掌握了研究敲除基因的概念?
是不是把一杯盐酸倒入一杯氢氧化钠中,拍个照,就掌握了化学研究方法?
是不是能使用一下移液枪,用一下显微镜,就掌握了生物研究的方法?
……
如果这么简单,大学就不必要存在了,这位家长也就不必要这么煞费苦心的把自己的成果移栽到儿子身上了。
如果孩子有能力做小发明,小研究,家长可以鼓励,有条件的不妨适当指导。但如这位小学生家长一般“培养”,即算孩子今后有学术能力,只怕品行不端,反而祸害社会。
我们需要做的是完善赛制,而并非质疑青少年搞科研这件事情本身。我相信主办方的出发点是好的,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这是社会主旋律,不仅要鼓励,而且还要坚持办好。但主办方的一记自摆乌龙,让本应弘扬的正能量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这的确应该反思。
我是神兽奶爸醉逍遥@神兽奶爸醉逍遥 ,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一开始和大家一样非常愤慨,学术***,还是小学生,背后还有父母作为“后台”,那还了得,正如众多朋友说的,“此风不可长也!”但随后又想,不能这么草率地下定论,理由如下:
我们制定一项赛事,必然都有他的游戏规则,我们是否在制定规则时有说明发生今天这种情况的违规处理。学生是否在赛制规定的要求内提交了自己的作品,达成了完赛。并且没有出现规定动作以外的违规行为。
如果学生在上述过程中未出现不实之举,那么孩子赢得一等奖当之无愧。
看过最强大脑的朋友都清楚,什么叫后生可畏。大家都在谈论话题“太过专业”或是“小学生不可能”之类的,对于孩子的参与过程确只字不提,他们是否亲自参与实验,并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得到了有效的实验结果,孩子是否对实验结果有清楚的知识。要知道,一个高知家庭让孩子了解一些不为常人所识的专业知识是无可厚非的,所谓“专家”们谈论的“太专业”、“不了解”的内容也许恰恰是他们家庭中经常提到的高频词汇。
如果孩子能够现场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正名,可以对此发表出专业的见解时,所谓的“专家”们会汗颜么?
关于家长在这次科研大赛中充当什么角色,也成了本次***的焦点,家长是彻底包办,拿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共享”,还是引导孩子发现科学之美,这个几乎成为了***定性的关键。如果是前者,那是“学术***”无疑,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如果是后者,呵呵,那这位家长简直就是家长们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在传递科普知识而非一些人口中的十恶不赦。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作品是云南的一等奖,但只是全国的三等奖,而已。
关于这个作品,真经已经不想再做评价了,其父亲的回复也不咸不淡,一方面想强调孩子确实有天分,另一面也强调自己只是对规则理解不到位,插足得深了一点。个人觉得这种回复一点诚意都没有,这就好比让孩子随便画个圆,最后成品却是梵高的《向日葵》,还说是孩子画的。问问孩子,他相信吗?他估计都是懵的。
站在学术角度,这个父亲的狡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是学术不端。而站在教育的角度,这个父亲似乎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铺路,但实则害了孩子。
孩子在实验室里拍了几张照片,按照父母的授意写了日记,配了图,感觉比老师的家庭作业还简单,然后就获奖了,还是全国大奖,然后就被称为小神童、[_a***_]科学家,孩子心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会不会认为,原来科学这么简单啊,我动动手指头就能拿奖?更重要的是,***败露后,这个孩子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恐怕一落千丈,不知道孩子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真经认为,青创赛这样的比赛,要么直接取消别办了,要么就和所有个人相关的东西脱钩,最多就是给一个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才能回归科学的纯真。一个孩子选择做科学研究,靠的应该是兴趣,而不是利益的,如果过早用利益掩盖了他的兴趣,实际上是断送了他的科研之路。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歪门邪道,但真经依然坚信,青少年应该搞科研,但这个科学研究绝不是前沿研究,或者创新性研究,而是有成熟理论基础的探索性研究,说白了,我们不要指望孩子能搞出什么新东西来,也不要指望孩子能掌握高深的理论,孩子现阶段就是学习和观察。个人认为,最大程度,也就是大学物理、化学的实验内容,再高深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比如如果有机会,让孩子做一做双缝干涉实验,让孩子对光的波粒二象性有一个初步概念等等,这些实验,虽然没有创新,也没法获奖,但却能为孩子种下科学的***。
在本次青创赛中,有几个一等奖就比较有意义,比如带着孩子发豆芽做豆乳,通过改变一些变量,调节最终结果。还有小区的天气观测,也是通过观察,来寻找其中规律。有定量、变量,有不同的结果,然后寻找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其实就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青少年不是该不该搞科研,而是这其中孩子是不是有真正参与?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他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认知以及写作能力是不是都是学以致用?否则就是弄虚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但父母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反而弄巧成拙、揠苗助长。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等奖被撤销,其父致歉:承认过度参与
***四点内容:实验数据都是孩子做出来的、孩子掌握了相关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我”不小心没看到只能本人研究、“代表孩子”请大家宽容放过孩子……
信中明明就是还在狡辩,意思是只有文字材料是代劳,研究是孩子自己进行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头到尾就是在弄虚作***!最后还是没有承认错误!
站在孩子父母的角度来看:以研究员的智商不至于认为评委们会看不出是不是小孩子的手笔或者是由大人代劳,但是他还是去做了,而且获奖了。可见他们是心照不宣的,只是不料却被人发现,曝光发到网上了。
发现了才迫于舆论压力致歉,没有发现肯定就心安理得的领奖了,名利双收啊。而且致歉信从头到尾丝毫看不出有半点歉意,都是在避重就轻找理由,简直就是把群众的智商***踩在脚下一次又一次地碾压,难道这就是他们这种高知的嘴脸?
孩子无辜受累,最应该追责的是急功近利的父母以及一叶障目的评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1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