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耕科技创新,细耕细作
最近临某老师的行书,为什么练的过程中总觉得还是要练习楷书?
很多思友会从楷书开始学书法,学了两三年甚至更久之后,体会到丰富实践与审美的重要性。于是会思索如何转换到他体学习?如何转换后的学习效率会更高?首先值得认可的是,有这样“转换”的思维是非常好的,最怕是死守楷书,唯楷独尊,最后导致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后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学习了楷书之后如何学他体?笔者综合不少同行和书法教师的意见,开出一点建议。
1、一定一定要大量读帖
宋代印刷术的发明,尤其是后来楷体印刷体的愈加流行,国人对书法的审美严重地受到印刷体的影响。一个人沉迷过楷书后,很容易显然审美惯性,很难真正理解行草篆隶书法之美,所以,大量读帖就能相对好的从审美规则上,给自己扫清障碍。
2、隔空打牛,旧习清零
其实书体都有自己的障碍,圣教序有笔法的障碍,楷书有气虚的障碍。学了很久的楷书难免有旧习,若想学其他书体(如草行隶等),不宜急着上手,很多人换帖时容易有“旧体复燃”的阻碍之感。所以,建议还是要回去练些篆法线条的东西(如下),清除惯性障碍,将旧习归零,重新进入另外的体系。
3、审时度“人”
这个“人”就是从你学习的对象下手,如果你学的是颜体楷书,不妨从颜体行书入手,会比直接学二王行书更顺手,如果学欧体,不妨试试欧体行书比如《千字文》再转入二王无妨,至于学赵孟頫就更丰富了。
4、循序渐进
如果学米芾,也不妨找出米芾早年作品比如《白云居》来试试手,能明显感受到米芾和二王从融合到个性的过程,有了感悟之后转到米芾手札等学习。学习难度由低到高,顺序是结构到气韵。比如学二王,那么应该是《圣教序》→二王短信手札→《兰亭序》。 可以经过这样的“软着陆”之后,再去摸索二王甚至如《兰亭序》等高阶科目。没必要一上手就《兰亭序》。
最后再提醒大家,千万别以楷书的审美体系和惯性去审视行草书,行草书有字组关系,有空间分割与布白关系,和线条墨色等对比关系。行草书更传神,有更多楷书所不具备的意韵,先从意识上调整好认知,是从楷书走向行草书的最佳起点。
在练习行书过程中,觉得还是应该练习楷书,说明基本功还没打牢,练楷书应作为每天练习的内容之一。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因为其笔画定型,法度严谨,可做楷模,故称楷书。楷书形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楷书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字形由隶书的扁方变为正方,形成了方块汉字,且字体简化,便于识记。楷书以其独到的优越性成为正式场合应用得最多的书体。
学习书法,练好楷书是很有必要,也是大有好处的。
一是学习楷书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习、研究其他学科也颇有裨益。
二是从楷书入手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中国书法经过历代演变,到了楷书,尤其是唐楷,已经是八法具备,法度森严,笔画质量要求严格,结构布置要求严密,形成了一种严谨固定的法则模式。这些,能给初学者明确直观的印象,使学习途径清晰,目标明确。从这个意义讲,把楷书作为练字的开始,是很有道理的。
三是通过楷书练好心态。因为楷书学习者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心态,能够有一个不为功利迷惑的心,能够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好好的去写字。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能够下苦功夫下死功夫,那么楷书字体一定能写的比较好。练好这样的心态,对以后学好行书、草书有极大的益处。
这个问题有几方面的原因。而且你的感觉觉也比较符合一般行草临习的路数,古人有一句话"无篆隶不言行草"。原意是指写行书草书,有了篆书隶书还有楷书的基础,就有了根基 。就能立得住字,从长远说,就能写出高古之气而不至于落入俗套。
就是说很多书法家,写一段时间行草,就会回过头再练练篆隶楷,目的是写行草惯了, 就怕熟而生油滑感,用篆隶楷的一笔一划,和生涩感,来修正一下行草的奔放,所谓起收有节,才能很好的控笔。
还有一个原因是行书和楷书有区别 。也有关联。两者并非泾渭分明 ,特别是启功给他的入室***,古典文学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学者张志和说过一句真传:"恩师启功先生说过,行书要当楷书写,这个道理也须明白,所谓"行书,就是在楷书基础上加快运笔速度将楷书的标准笔画作些变通,有一些笔断意连,游丝牵线的变化笔法,使字更生动,但对于初学行书,功力不到,很容易导致运笔浮华,点画失位,而显得紊乱。所以不妨把行书当楷书写,容易写得稳妥,久之,自然也能逐步达到形神俱似"《张志和谈怎样临写圣教序》
这句话本质含义,并非让人用必须楷书笔法写行书,而是说行书是讲笔画之间的承接,联系的逻辑性,其结构大部分还是楷,隶,篆体的结构和笔势。顿挫,起止,开合,牵丝连线要笔笔都有交代,而不是连来扭去,古人谓之"无一笔无来历处"。
行书接近于楷书的基本笔法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
所以说,行书某种意义上就是楷书的流动性书写。正如苏东坡所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
行书其实因为书写的便捷,是将楷书行笔中的一些繁杂的笔法进行简化,省去了许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笔法。
可是,写行书有必要温习楷法,这并非意味着行书书写必须建立在楷法上,行书在用笔上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它要在点画的表现上保持楷书所要达到的或基本遵循的艺术效果,笔画当重处还得重,当轻处还得轻,不能像楷书写出的那样一般大小,有弯无折,没有欹侧跌宕的变化。
刘熙载《艺概》云:“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且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提正、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这种功夫要从楷书中来,根据楷则进行放松,使行书行笔有节奏。在起笔、收笔时缓些,在中间行笔时快些,而在笔画之间交换过程中,笔势更迅疾些。总之,行笔既要不徐不疾,沉着从容;又要有疾有徐,态度自在。
从以上历代书法大家们的经验说明,行书和楷书是有同有异,相互作用的,所以学行书过程中,兼习楷书,可以相互促进,是一种有益的书法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2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