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技术想象与发展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这些新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惊喜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一名科技从业者,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从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落地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来看,这些技术将为产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更多的影响,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为产业领域打开新的价值空间,相关领域也会释放出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被列入到了“新基建计划”当中,相信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整合大量的社会***。由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于应用场景有比较多的要求,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感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应该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入手,职场人更是如此。
从当前大数据等技术的落地场景来看,普通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将获得三方面的体验:
第一:工作难度下降。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职场人的工作难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这也是当前智能化办公的重要诉求之一。较低的工作难度能够明显提升职场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提升职场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感。
第二:工作场景拓展。随着5G通信的落地应用,很多工作岗位的工作场景会得到拓展,比如很多岗位任务在家就可以完成,这会明显提升职场人的工作体验。实际上,当前在IT(互联网)行业内有很多工作岗位都可以在家完成。
第三:岗位附加值提升。岗位附加值的提升是职场人的重要诉求之一,更高的岗位附加值意味着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强的***整合能力,这对于职场人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外卖是因为我们上网都很正常,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定位,所以手机的硬件必须要快速的发展,其次,我们有了便捷的移动支付,这样的话才产生了在咱们中国外卖程序的成功。
所以如果没有遍及全国各地的通讯网络,我们要实现移动支付完全是不可能的,就跟现在美国一样,美国移动支付无法实现,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它的[_a***_]不能在所有的地方进行完全的覆盖。
其次还有抖音这种程序,也是因为我们在使用第4代移动通讯的时候网速比较高,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去在手机上去刷视频。不然的话,有谁能够忍受第3代移动通讯的极慢的上网速度去看***呢。
二 5g可能会带来什么变化。
很多人说其实都想不到,在拥有比4g快20倍的第5代移动通信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更好的应用,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所以这里也孕育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行业空间和创业空间,也许有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能够再一次改变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比如我们有了这么快的下载速度,那么我们的VR游戏是不是更加能进步一些?还有反复被提到的5g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以及自动驾驶都要依靠第5代移动通讯的,无延迟的连接来实现。
三 大数据已经在很多地方改变我们。
个人观点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发展是巨大的,总体来说就还生存更容易,生活更舒服。
1.首选技术的发展带来所谓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价值大大提高。简单来说就是更容易生存。吃住行医疗教育都在发展。
2.对于商业,技术发展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传递问题,交易更高效,流动更快速。
3.行业发展:出现新机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构建新的业态。
4.对于个人:一般吃住行不断改善,体会以前没有的,新的创意和体验不断出现。
但是,要享受这些必须要融入到社会创造出价值。如果只是想不劳而获,新技术对于平等的构建也不会容忍。
回顾历史上的几次科技革命,人类一步步的走向更美好的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近些年,科技成果更是硕果累累。未来,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我觉得未来是一种更加“以人为本”“更懂你”的体验。
“更懂你”的社会
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发展起来的一个技术,而对于中国,正是一个数据生产大国。当我们每天在网络上浏览,庞大的行为数据会被记录,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大概出现每个人的“用户画像”,会了解到你所感兴趣的东西,并且推介给你。比如淘宝“千人千面”,它通过收集每一个用户的购物浏览数据,会基本确定用户购物喜好,最近想买的东西,这样在你每次打开淘宝,给你推介的宝贝都是比比较感兴趣的。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好多,今日头条总是会推介你感兴趣的方面,似乎都很了解你。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会愈加成熟,大数据会产生巨大价值,我们行为数据产生越多,人工智能会更加了解我们,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
更加“以人为本”的社会
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会在特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将之前人类完成的工作逐渐交由机器完成,人类会从繁重、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样就有了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人类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文娱产业将会大量增长,人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更多的陪陪家人、孩子,去旅行,去健身……更能感受到作为人的乐趣,感受到爱与被爱。
科技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不断拉近人与人的距离,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不断学习,紧跟发展脚步,去适应每一次变革,迎接未来美好生活。
回答之前,先说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隐私公开化。特别是移动互联无差别发展下,个人没有隐私可言,不管是你的消费数据、医疗数据还是你的家庭生活等隐私数据,都处于一个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你不能想象,如果隐私公开化会造成多大的麻烦,特别是网络越发达社会越发达,背后的问题也会越大。
5G普及解决了信息实时交互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得以实现的保证,而区块链技术无疑为以上技术加上了一道安全的锁。
生活方面,大数据带来的实惠目前我们已经可以体验,电商平台的千人千面,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的新零售企业以及各种管理营销系统,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人工智能也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但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萌芽阶段,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会替代大部分人类无法开展的工作或者有危险性的工作,我们都知道现在色盲无法考取驾照,那就意味着开不了车,但如果有无人驾驶呢?这些技术如果通过物联网用到医疗保健上,我们的身体状况会实时与智能医生保持联系,如果你某段时间内心率过速,可能就会收到智能医生的信息提示;
工作方面,工作场景会无限度拓宽,也许公司或者其他组织不用再租赁办公室或者只需要租赁很小的面积,员工可以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展开办公,工作不在是坐班,而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化的问题甚至决策性的问题都不需要进行开会讨论,而是直接给你最优的选择。流浪地球还记得不,里面的moss,就是结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XG的存在。
理论上,我国高铁未来时速能达到1000km/h吗?现今的技术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困难?
未来一千公里每小时的高铁还处于***当中,具体实施方案肯定是没有成熟的,目前技术水平还很难实现,必须在一些方面取得突破、在设计上***用新的思路。具体我们做如下探讨: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1000千米每小时的概念。声速是1224千米每小时,目前民航客机的最高速度也就1000公里左右。
在地面把列车加速到10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车体会和空气产生剧烈摩擦,气动布局目前可以用风洞吹出,使用怎样的材料去应对高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和损耗,民航客机的表层材料估计还不能满足要求(高空空气稀薄,摩擦严重减弱),战机表层材料太贵。这是目前要去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二,当前的高铁轨道的设计时速最高也就500千米的时速,适应1000公里的时速必须进进行大规模改造。改造工程量是一方面,目前能否有这个改造潜力还不得而知。轨道材料方面也是巨大考验,高速必定带来高磨损,需要研发出适应高速轨道的耐磨损、延展性强的材料。
第三,磁悬浮或者真空管道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磁悬浮使得车体和轨道不接触,极大减少了阻力和摩擦,有利于发展提速到1000千米每小时,缺点是目前的磁悬浮技术还不够成熟,未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
如果使用真空管道,可以有效解决空气阻力和车表材料问题问题,运行起来更加节省燃料,也免除了出轨的危险,缺点是建造成本太高,需要巨大的客流才能收回投资实现盈利。
第四,目前的电力机车还无法运行到1000公里的时速,需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实现。这方面如果可以,寻求国际合作可以分摊研发投入、整合技术优势,如此可能会有更快的进展。现有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提到1000公里的时速,但是噪音和震动太大,成本也高,不太实际。当前高铁的解决思路是几个动力机车串联,以达到速度的要求,1000千米的时速也是可以参考这个思路的。
所以,1000千米的时速属于长远规划,那是十年以后事情了,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不论机车、材料、还是技术方案都存在巨大的问题没有解决。
未来如果出现1000千米时速的高铁,在繁忙地区之间架设真空管道或许是一个可行方案,客流可以解决成本问题,阻力的减小可以解决运营经济性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参考马斯克的思路。
我们先不说技术上可不可以实现,即使已经拥有先进的技术,让我们的高铁时速能够达到1000km/H,但是我们也不会去这样做。
因为脱离了实际。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高铁的线路网络概括下来就是“五纵六横八连线”。大部分的高铁运行的班次都不会超过1000公里,对于短距离的班次,可能每几十公里会设置一个停靠站,对于长距离的班次,可能每100-200公里会设置一个停靠站。
对于长距离的班次来说,按照现有高铁的运行时速,基本就是1小时左右的时间停靠一次。
如果我们将高铁的速度提升到1000公里/小时呢?
在线路和停靠站不变的情况下,***设高铁能够达到最高时速,那么可能就是10分钟左右停靠一次。按照这个设计,我们至少需要用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大约一半的路程吧,不然刚起步就踩油门,这个就没有意义了。那么也就意味着,高铁需要在2分钟左右的时间,将速度提升到1000公里/小时的时速,最后再用2分钟来减速。
那么,2分钟提升到1000公里的时速,加速度是多少呢?
根据我们初中学习到的知识,我们用末速度(1000km/H)-初速度(0km/H)/时间(2分钟),最后得到2.3(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大约就是0.24G。
0.24G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当于百公里加速度10秒的汽车,在全速起步时候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基本人是无法站稳和行走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使用如此高速度的高铁来进行旅行,每一个停靠站之间只有5分钟的平稳运行状态我们可以移动一下,其余时间我们都必须坐在位置上,而且也不可能有高铁服务人员给你提供服务。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用将高铁运行的路线密封起来,抽空里边的空气,类似科幻电影中在玻璃管道中运行的列车。
现在高铁运行速度提升最大的难题是空气阻力,以及运行时的空气对列车产生的巨大升力。
音速是1296km/h,普通小型客机速度也就500km/h,大型客机一般也不会超过1000km/h。在地面上以接近音速的高速运行,空气阻力大到难以想象,普通的轮子在这时候根本提供不了足够的摩擦力抵消阻力,最有可能是在接近1000km/h时轮子一直打滑,速度提不上去,由于列车轮子是钢铁制造的,这时候远处的人可能会看到一辆列车疾驶而过,铁轨和轮子间一路火花。
- 列车在空气中运行会收到一个向上的力,速度越快这个力越大。这个原理跟飞机能够升空是一个道理,物体上下表面气体流通速度不一样会导致一个压力差,飞机要靠这个压力差才能飞起来,但是在地面上这个力就会给行驶带来麻烦,列车受到向上的力会导致轮子摩擦力不够,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在速度更快的时候甚至能让列车飞起来,导致危险发生。
理论上,我国高铁不久的未来就能达到1000km/h,但应该是胶囊形的车厢在接近真空的封闭管道内磁悬浮的方式。目前的困难应该是全封闭的车厢内安全可靠的持续供氧,车站的上下客方式,运营维护成本的降低,等等。再下一步的目标是2000km/h!再4000km/h!!
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互联网十的出现,将要对教育教学的教师们发起挑战,互联网的的功能应用十分的全面,又特别的方便,这样既经济又实惠的,还有捷径可走的方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很快会被人们来接受。互联网的到来,直接就冲击着现在的教育岗位,未来教师工作会越来越难做,这就是科技的发达给人类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教育教师的未来可想而知!
互联网教育平台主要的内容有两块:一是知识信息,包括知识点、[_a1***_]答疑、课程、作业、笔记等。二是教师的选择匹配,包括线下教学和纯线上教学。前者如学习宝、梯子网、作业帮、问他作业、学霸君、猿题库、网易云课堂、MOOC、传课网,后者包括新东方在线、沪江网、51talk、跟谁学、多贝网、老师来了、全通教育。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提供知识信息还是服务,如果教育等于知识和信息,那么互联网教育完全可以颠覆传统教育。如果教育是服务,那么互联网平台只充当引流作用,重要的还是线下部分。那么教育应该归属知识信息还是服务呢?事实上,教育的属性定义还和具体人群和具体内容有关,如果是具备自学能力或没有特别功利性的学习目的,教育就偏重知识信息属性。而对于不具备自学能力或是涉及重大相关利益的学习,教育更偏向服务业。在中国,主要的学习人群还是聚焦在K12领域和留学培训,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面对面的线下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在线教育喊了那么久也难见独角兽产生的原因,本质上纯粹的线上教育是不可能替代线下教育的,更多只是***性功能。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交易频次太低,虽然教育是刚性需求,但属于低频领域。另外还存在盈利模式的问题,目前主要可分为三种:交易分成、包月包年和教育产品销售。
分成模式就是完成每笔交易,平台和教师之间进行收益分成。包月模式也很简单,也就是后续增值,可以收看更多的精彩课程。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前期的免费策略绑定目标用户,然后延伸到产品交易环节。其实无论哪种模式都很难颠覆像新东方、学而思、华尔街英语这些传统线下的教育巨头,因为它们掌控了服务内容,而互联网只是渠道。
所以最目前来看要定位好自己的方向才好做。
关注有趣的卡卡伦,科技从未如此有趣。( ̄︶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psw.com/post/24376.html